琉璃瓦廠家長期存放產品時,需圍繞保護釉面完整性、防止胎體損壞、避免環境侵蝕三大核心目標,結合琉璃瓦“陶土胎體+玻璃質釉面”的材質特性,制定系統的保障措施,具體如下:
一、存儲環境優化
專業庫房建設:
搭建封閉式室內庫房,配備溫濕度控制系統,確保環境溫度穩定在15-25℃,相對濕度40%-60%(避免高溫導致釉面老化、高濕引發胎體吸潮)。庫房地面做硬化防水處理,鋪設防潮墊或高架木架,使瓦件與地面保持30cm以上距離,隔絕地面潮氣。
分區存放管理:
按瓦件類型(如板瓦、筒瓦、脊瓦、瓦當)、規格、釉色分區存放,避免不同尺寸瓦件堆疊擠壓。珍貴或異形瓦件(如帶雕刻、彩繪的裝飾瓦)設置獨立貨架,采用一對一軟質包裝(如珍珠棉、無酸紙),防止相互摩擦損傷。
二、產品防護處理
入庫前預處理:
瓦件出廠前徹底清潔表面浮灰、釉料殘渣,對胎體裸露部位(如切割面、接口)涂刷無色防潮劑(如硅烷類保護劑),增強抗水性;釉面噴施納米級防污涂層,減少后續灰塵附著和雨水侵蝕(尤其針對戶外存放的臨時庫存)。
堆疊與固定規范:
平板瓦采用“井”字形交錯堆疊,每層之間墊3-5cm厚的軟木墊或橡膠墊,分散壓力,避免釉面受壓開裂;堆疊高度不超過1.5米,防止底層瓦件承重過大變形。
弧形瓦(如筒瓦)使用專用弧形支架固定,確保瓦件弧度與支架貼合,避免局部受力導致翹曲;瓦當、滴水等小件裝飾瓦用塑料周轉箱分層存放,箱內填充緩沖泡沫。
三、環境侵蝕防控
防腐蝕與污染:
庫房遠離化工區、酸雨高發區,若周邊有污染源,安裝空氣過濾系統,定期檢測空氣中的二氧化硫、氯離子含量(避免腐蝕含鉛釉面)。每日清潔庫房地面,每周用軟毛刷清理瓦件表面浮塵,禁止用水直接沖洗(防止水分滲入胎體)。
防潮與防曬:
庫房通風口安裝除濕機(潮濕季節啟動),墻角放置硅膠干燥劑(每月更換);窗戶加裝遮陽簾,避免陽光直射導致釉面褪色、老化(尤其紅、黃等淺色釉瓦,紫外線易使其發色劑分解)。
四、定期維護與監測
日常巡檢機制:
每日檢查庫房溫濕度、貨架穩定性,記錄數據;
每周抽查瓦件:重點查看釉面是否有裂紋、剝落,胎體是否發霉(尤其瓦件背面),堆疊是否歪斜;
每月全面檢修:對長期堆疊的瓦件進行上下層調換,避免底層受壓變形;測試胎體含水率(用水分儀檢測,控制在8%以下),超標的瓦件單獨通風干燥。
應急處理措施:
若發現釉面輕微開裂,立即用無酸修復劑填補,覆蓋保護;
遇庫房漏水,第一時間轉移受影響瓦件,用干布吸干表面水分,置于通風處陰干(禁止暴曬,防止胎體驟縮開裂);
冬季低溫地區,庫房溫度不低于5℃,避免胎體凍融循環導致結構損壞。
五、包裝與物流銜接
長期存儲包裝:
對存放超過6個月的瓦件,采用“內軟外硬”包裝:內層用無酸紙包裹(隔絕潮氣),外層套硬質紙箱或木箱,箱內填充防震泡沫,箱體標注“易碎、防潮、向上”等標識。
出庫前質檢:
瓦件出庫前,逐片檢查釉面完整性、尺寸精度,測試胎體強度(敲擊聽聲,清脆為完好,沙啞可能內部有裂紋),確保符合出廠標準。
通過以上措施,琉璃瓦廠家可有效降低長期存放導致的釉面老化、胎體損壞、污染等問題,保障產品在安裝時的外觀質量和結構穩定性,尤其對寺廟、古建筑等對瓦件品質要求嚴苛的場景至關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