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是表面施釉的陶土制品,兼具裝飾性和實用性,其釉面和坯體對環境變化較敏感,長期存放需重點保護釉面完整性、防止坯體風化或破損。以下是琉璃瓦的具體存放條件:
一、存放環境的溫濕度控制
溫度要求
存放環境溫度需保持穩定,建議控制在5℃-30℃,避免極端高溫或低溫。
高溫(如超過35℃)會導致釉面因熱脹冷縮出現細微裂紋(尤其陽光直射下的露天環境),長期高溫還可能使釉色氧化變淺(如金色、紅色釉面褪色)。
低溫(如低于0℃)需確保琉璃瓦完全干燥,若坯體或釉面殘留水分,會因結冰膨脹導致釉面剝落、坯體開裂(陶土坯體吸水性強,潮濕后受凍易損壞)。
濕度要求
相對濕度需控制在40%-60%,避免潮濕環境(如地下室、雨季未通風的倉庫)。
高濕度(>70%)會使坯體吸水,導致釉面與坯體結合處松動,甚至滋生霉菌(尤其深色釉面),出現釉面發烏、斑點污染。
過度干燥(<30%)可能使坯體收縮,釉面因應力集中產生龜裂(尤其薄胎琉璃瓦),影響外觀和結構強度。
二、場地選擇與基礎處理
場地要求
優先選擇室內干燥、通風良好的倉庫,避免露天存放(若必須露天,需搭建堅固防雨棚,棚頂高度不低于3.5米,四周設擋板防雨水濺淋)。
倉庫地面需平整、硬化(如混凝土地面),并做防潮處理:地面鋪設厚塑料膜(≥0.1mm)+防潮棉,再放置木質托盤或磚砌體(墊高≥30cm),隔絕地面潮氣。
遠離腐蝕性物質(如化肥、酸堿溶液、油煙),防止釉面被腐蝕(如釉面失光、出現針孔);遠離火源(如柴火、電線接頭),避免高溫導致釉面變色或坯體開裂。
光照防護
避免陽光直射,倉庫窗戶需加裝遮陽簾,露天存放時覆蓋遮陽網(遮光率≥70%),防止紫外線長期照射導致釉面褪色、光澤度下降(尤其彩繪或金屬光澤釉面)。
三、堆疊方式與防護措施
分類堆疊
按規格(尺寸、造型,如板瓦、筒瓦、脊瓦)、釉色、批次分開堆放,每堆旁掛標識牌(注明規格、數量、生產時間),避免混放導致取用混亂或釉面摩擦損傷。
堆疊規范
高度限制:琉璃瓦脆性大,堆疊高度不超過1.2米(約8-10片/摞),防止底層瓦片受壓破損。
層間緩沖:每兩層之間墊3-5mm厚的軟木板或EVA泡沫板(需干燥、無異味),避免釉面直接接觸摩擦,尤其凸面、雕花部位需單獨用軟紙包裹(如牛皮紙)。
穩固性:堆疊需垂直平整,用水平儀校準,傾斜角度不超過3°,必要時在堆體兩側用木架固定(避免傾倒),堆與堆之間留≥1米通道(便于通風和搬運)。
特殊部件防護
帶龍紋、花卉等立體浮雕的琉璃瓦,需單獨平放(避免立放受壓),浮雕部位朝下或墊專用凹槽托架,防止磕碰掉角。
脊瓦、吻獸等異形部件,需用泡沫箱單獨包裝,箱內填充珍珠棉,避免堆疊擠壓變形。
四、定期檢查與維護
檢查頻率
每月檢查1次,雨季、冬季增加至每半月1次,重點關注:
釉面是否有裂紋、剝落、變色(如局部發白、發烏);
坯體是否受潮(用手觸摸是否發涼、有潮氣);
堆疊是否傾斜、墊層是否霉變。
維護措施
發現釉面輕微裂紋(未貫穿坯體),需單獨存放(用于非承重部位);嚴重破損(釉面脫落、坯體斷裂)需及時清理,避免擠壓損壞其他瓦片。
倉庫通風:每月通風2-3次(每次2-3小時),潮濕季節開啟除濕機(濕度控制在60%以下),干燥季節可在倉庫角落放置水盆(增加微量濕度,防止坯體過度收縮)。
若存放超過1年,每半年翻動一次堆體(底層與上層互換),避免長期受壓導致變形。
五、取用與搬運注意事項
搬運時輕拿輕放,禁止拋擲或單手拎提(易導致邊緣斷裂),建議兩人抬握瓦片兩端(避免觸碰釉面)。
遵循“先進先出”原則,優先取用最早生產的瓦片,減少長期存放導致的釉面老化。
取用后及時整理剩余堆體,補齊墊層,確保堆疊穩固,避免因局部空缺導致重心偏移。